找到相关内容96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妙莲法师讲述:佛教移民学

    开讲大座:分别以‘佛教人生观’、‘佛教移民学’与数千名闻法者结净缘。两场精辟殊胜的开示:‘人生观’指引对人生建立正知正行的观念,并教导宝贵人生、完成人格,进而成佛之大道。而‘移民学’更导归一最究竟清净...雄大居士,教育部侨民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崇云大居士,还有临时从香港坐飞机赶来的刘德华慧果居士,以及远从各处来的诸位善男信女们:大家好!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昨天晚上讲的是‘佛教人生观’。我们有...

    妙莲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0540906.html
  • 谈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散文

    关。”  二、开示佛教人生观、抒无量广大的慈悲胸襟,弘扬高尚的伦理道德和精进戒持的精神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僧。早在出家前就对书、画、戏剧、金石、音乐等下过很大的功夫,获得较高的...  中国佛教文学的渊源流长,繁荣不衰是与佛教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宋、元、明各代的理学家们,如周、程、张、朱、陆、王诸大家,在青少年时期都有“出入佛老”的治学经历,他们的著作...

    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5240781.html
  • 佛教史传观照佛教人间性之体现――以高僧史传为例

    “六度”之一,“持戒度”之首要戒禁是“杀生”,由小乘佛教之蔑视人生而保护众生,是大乘佛教人生观、社会观的一大进步;“六度”之“忍辱度”要信徒们忠于信仰,宁肯忍受“汤火之酷,菹醢之患”,也不为害众生;“...从佛教史传观照佛教人间性之体现――以高僧史传为例  毕慧玉(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 200234)  提要:佛教史传是佛教在现实社会中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本文从佛教史传的角度,尤以高僧史传为例,探寻佛教...

    毕慧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252204.html
  • 弥勒造像形态探胜

    天王殿,就会见到这个笑呵呵的大肚弥勒。“大肚能容,笑口长开”竟也成为佛教人生观最重要的写照。弥勒佛的造型到观念都民间化世俗化了,成为中国人们心中最为熟知又极为亲切的佛像。  ...张总   弥勒,梵名MAITREYA,意为慈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佛菩萨形象。众所周知,佛教造像一般分为佛像、菩萨像、高僧像等数类,而弥勒造像具有弥勒菩萨、弥勒佛、化现布袋和尚的形态,是具有三大类...

    张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3855156.html
  • 佛法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在时空无限的前提下以一个无限发展变化的过程来认识。这不是不可知论,而是可知和不可知的统一,是不可知的客观世界存在(宇宙和人生)的无限性造成了可知性发展的无限性,从而形成了佛教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其...才是正确的看法,才是符合客观实际法则和规律的理论和观念。所以,龙树又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个所谓的"八不中道"理论,便使佛法的认识论更为明确了。  就佛教人生观而论...

    苏东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4556475.html
  • 略论佛教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略论佛教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业露华   佛陀时代,印度各种各样的“沙门思潮”涌现。为了区分佛教与其他沙门思潮的不同,佛教提出了“三法印”之说。...和人生观的基本出发点。佛教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就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无常”是指没有一种永恒的,固定不变的状态,世事万物都处于生灭不定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无我&...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0561612.html
  • 太虚大师“教理革命”的现代价值

    做一个具有慈悲心的人。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行善是佛教人生观的基本要求。一个人的能力可能不很强,但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够想着他人,为他人服务,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善用...所谓提高生活水平,就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这种看法和佛教人生观是不相符的。佛教认为,人不仅有物质需要,物质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提高生活的品质,不仅要使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且还要使精神生活的提高...

    辛世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73162927.html
  • 禅理精辟雄辩惊人——谈谈六祖惠能的论辩

    起的又一股文化思潮。  佛教兴起,信徒醉心于对空悟心性说的诘辩,使中国的论辩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从惠能的论辩中可见,他把古印度佛教人生观与中国传统儒家修身自省的精神与道家自然无为的倾向融为一体,更...禅理精辟雄辩惊人——谈谈六祖惠能的论辩  冼剑民  (暨南大学历史系)  惠能成为佛教禅宗的领袖,不仅是他创立了新的佛教思想,还在于他成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广被信徒接受。他以无以伦比的辩才折服对手,...

    冼剑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5363890.html
  • 真禅法师关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想与实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么,社会将更加稳定,人民将更加和睦团结,更加幸福快乐。  再次,佛教人生观其实也是与世俗社会一致的  一般认为,佛教人生观是消极的,是不利于人的康健有为的。这是人们只看到佛教追求出世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大乘佛教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刚健精神。真禅法师认为“无我利他、度生无尽”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佛教人生观的主要方面。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应该是无我(忘我...

    王公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3265752.html
  • 人间佛教理念的现代价值探寻

    人生观作了系统的分析,阐释了佛学的“无我”“唯心”宇宙观以及在这种佛教宇宙观之下如何建立佛教的“自由、平等的人生观”的观点。在《...人们修道成佛的意志和信念,选择远离世俗社会是佛教人生观的必然结果。太虚大师则认为佛教的主要特征不是“出世”,它最关心的仍是人世间的问题。他在《怎样建设人间佛教》开宗明义地指出:&...

    田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4766165.html